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有哪些要點關注?
2024年11月18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、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,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,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加快綠色低碳發展,促進生態文明建設,以良好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。
《綠色生態》吳志林 攝
要優化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
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,優化能源結構,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,提高清潔能源比例,對于保障能源安全、促進環境保護、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。
第一,推動能源結構優化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支持。應加大對清潔能源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投入,為清潔能源項目提供稅收優惠、財政補貼等激勵措施。同時,加強國際合作,引進先進技術,提升國內清潔能源產業的競爭力。
第二,科技創新是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的關鍵。通過開發新技術、新材料和新工藝,提高能源產業的整體效率和清潔能源的比例,從而有效降低成本。如提高太陽能光伏板的轉換效率、風力發電機的穩定性等。
第三,市場機制的完善是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的重要手段。通過建立和完善清潔能源市場,促進清潔能源的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。
同時,全面加強國際協作,推進與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和地區的高標準合作項目,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,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發揮引領作用。
要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
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提升環境質量,而且有助于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,提高產業競爭力。
第一,應推廣高效節能、低碳排放和清潔生產技術裝備,推進生產工藝流程的現代化改造和提升。通過建設示范項目推廣應用低碳技術,帶動整個行業的綠色轉型。優化產業規模和布局,不斷更新土地使用、環境保護、能源效率、水資源利用以及碳排放等方面的限制性指標。完善綠色轉型政策體系,如深化電力價格改革,健全階梯電價制度等。
第二,應加快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推廣,如加強基礎性應用研究,提速綠色低碳核心技術的創新開發,加強創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廣,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。推動數字技術與綠色轉型的深度融合,如將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應用到工業、農業、交通運輸業、建筑業等領域,通過數字化手段支持和加速綠色發展進程。
第三,應加快工業、建筑、交通等領域節能減排。通過提高能效標準,推動產能優化和布局調整,嚴格控制能源消耗大和污染排放高的項目;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如節能環保產業,提升其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;積極推廣綠色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,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;優化交通運輸結構,推動多式聯運發展;建設綠色交通基礎設施,如低碳車站、機場等,完善充換電站、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網絡;推廣新能源汽車和清潔動力交通工具等。
要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
第一,構建綠色產業體系。大力發展節能和環保產業,持續擴展綠色產業體系。同時,發展綠色流通體系,促進綠色供應鏈在市場經濟中的發展。推廣新能源物流車,建設綠色倉儲設施,提高能源使用效率;提高資源的循環利用率。
第二,建立綠色產業聯動機制。加強綠色產業間的交流和合作,依托產業聯盟、園區協會、領軍企業、同業協會等機構,搭建溝通平臺,在產業規劃、生產制造、市場營銷、節能減排等方面進行積極的協調和合作,實現產業間互動和共贏。一方面,加強綠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,達到集中發展的效果。另一方面,建立產業發展協調機制,包括綠色產業聯盟、產業研究中心等,統籌協調綠色產業相關工作,推動綠色產業的集聚和發展。
第三,加強對綠色產業的資本配置。通過政府債券、投資、稅收減免和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,加大綠色產業領域的資本投入力度。優化政策和資金支持,通過重點工程、科技研發等方式整合資源,利用政策推動和產業引導,增強投資的流動性、市場化和多樣性,提升綠色產業集聚能力。一方面,加強政府在綠色產業方面的資金整合和協調,提升統籌能力。制定相關的投資計劃和指標,重點支持區域發展綠色優勢產業,統籌區域內各產業的綠色發展需求,逐步實現綠色產業的區域化分布。另一方面,各區域政府、企業和社會資本應加強合作,構建多元化的投資體系,促進資本在綠色產業領域的流通和轉移,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。
要讓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深入人心
要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,還需要政府、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。
第一,加大宣傳教育,比如通過媒體、社交平臺和公共廣告宣傳綠色生活方式的優點,提高公眾對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認識,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,養成節約能源和使用綠色能源的生產生活方式。
第二,加強政策引導,比如通過立法或政策引導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,如實施環保標簽制度、綠色產品認證等。采取稅收優惠、補貼等激勵措施,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產品和環保產品。建立和完善綠色產品市場,提供多樣化的綠色產品和服務,滿足消費者需求。發展綠色金融產品,如綠色信貸、綠色保險和綠色基金,為綠色消費提供金融支持。
第三,強化企業的綠色責任,鼓勵企業提供低污染、有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和服務,滿足市場需求。同時,采取生命周期評估,減少產品從生產到廢棄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。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,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生產、銷售等各個環節實現綠色化。推動企業披露環境信息,提高產品的環境透明度。及時了解社會信息反饋,進一步優化綠色產品和服務。
免責聲明: 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,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,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,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,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。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,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。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

- “兩新政策”助力經濟回暖 2024年11月15日
- 工信部“碳足跡”最新部署,標準框架有要求... 2024年11月13日
-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:開創有色... 2024年11月12日
- 醞釀新舉措 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或提速 2024年11月11日
- 政策關注|生態環境部印發《全面實行排污許... 2024年11月09日
- 完善進口再生資源政策 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... 2024年11月07日
-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 2024年11月04日
- 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、局長章建華:深化改革... 2024年11月06日
-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: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... 2024年11月05日
- 全球領導力培養計劃企業家一行赴津調研考察... 2024年10月23日